初赛命题解读/第十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科普实验——未来太空车

本文发布于:2024-03-08 来源:辽宁省科学技术馆

一、命题背景

新时代十年以来,我国在探月探火方面取得重大成果,月球车、火星车等太空车备受世人瞩目。未来,我国还将实施载人月球探测、火星取样返回等重大航天工程,太空车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。未来太空车会有什么样的外观?会具备哪些功能?欢迎从多学科和跨学科的角度出发,参与我们的挑战任务,点燃太空探索的热情!

二、命题内容

本项目要求学生以“发现问题,分析问题,解决问题,探知未来”为原则,考虑未来太空车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技术难点,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并制作演示模型。鼓励学生将STEM(科学、技术、工程、数学)与创客融合,综合考虑,不仅要有创意,还要动手设计、制作出越障能力较强的未来太空车模型,要求能够爬越不同高度、不同类型的障碍物,并模拟某些科学探究任务。

三、考查目标

考查参赛队伍面对实际情况,发现问题、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考查参赛队伍创新思维、创造力、团队协作、沟通协调、展示和表达等能力。

考查参赛队伍多学科知识交叉学习和应用的能力。

考查参赛队伍动手实践的能力。

四、比赛规则

本命题面向中学组开展,每支参赛队伍由2名参赛选手和1-2名学校指导老师组成。同一选手不得跨队参与同一命题比赛。赛程分初赛、复赛、决赛三个阶段,初赛规则如下:

1.比赛要求

自行设计、制作、调试,完成未来太空车模型(以下称装置或作品)。

(1)赛道

1)赛道包括出发区、平坦区1、障碍物1、平坦区2、障碍物2五部分,模拟月球或火星的地形地貌。赛道尺寸如图1所示:赛道宽度40cm;平坦区2长度为100cm,其他各段长度均为40cm;障碍物1和障碍物2的高度均为10cm。如参赛选手选择不攀爬障碍物2,可以把障碍物2换为挡板。

2)赛道表面(包括出发区、平坦区、障碍物上表面,以及障碍物与平坦区连接的竖直面)粘贴140g/m2的复印纸,障碍物的两侧不粘贴复印纸。纸上标注出发线。

图1初赛赛道立体示意图

(2)装置

1)装置的长、宽、高尺寸不超过25cm25cm25cm(初始尺寸),装置总质量≤400g(包括动力装置)。

2)装置使用的电动机和电池自备,但应采用以下指定型号。电动机:N20减速电动机,减速比100:1,数量1个(电动机工作参数见表1,尺寸参数见图2);电池:5号普通碱性电池(圆柱状,单节电池标称电压为1.5V,要求电池上标注AA、LR6、1.5V等信息),最多使用4节。电动机、电池外观可参照图3。电子元件(只能是导线、开关、电池底座)及涉及运动的机械零件(如不可拆解的齿轮、齿条、轴等)可以自行采购。

3)除了上述指定采购的零部件,装置的其他部件均应由选手自行设计、制作。

4)装置只能使用指定型号和数量的电动机和电池作为动力和能量来源。装置中如果有橡皮筋、弹簧、弹簧片(发条)等作为储能的部件,出发前应处于松弛状态,不可预先储能、不能发生形变,并接受裁判检查确认合格后方能进行比赛。

5)比赛过程中,装置除了被选手启动之外,不能再受到选手任何控制。

6)装置应该是整体一起运动,不能有脱离装置的部件出现,不能出现弹射、弹跳动作,即装置必须与地面直接接触。

7)比赛过程中,装置的着地点应该顺序通过平坦区1、障碍物1、平坦区2。

(3)比赛规则

比赛共三轮,以成功爬越障碍物的数量及时间作为比赛成绩判定依据,取最好成绩为最终成绩。具体要求如下。

1)比赛前,需用检测盒测量装置尺寸、用高精度电子秤测量质量(尺寸至少精确到0.1cm,质量至少精确到0.1g),如尺寸或质量超标,则不能参加比赛。

2)装置静止在出发区域内,选手打开装置开关后,比赛过程中不可接触装置。在180秒时间内,如果装置整体爬上了障碍物1上表面后,又到达平坦区2,全部着地点在平坦区2上,且装置任意一点首次接触到障碍物2与平坦区2相交的竖直面(需拍照确认),则记录时间T1(单位为秒,精确到0.1秒)。

3)如果比赛时间(共计180秒)未结束,装置可以继续爬越障碍物2。如果装置整体爬上了障碍物2,全部着地点在障碍物2上表面,且装置任意一点首次接触到障碍物2上的竖直挡板(需拍照确认),则记录时间T2(单位为秒,精确到0.1秒)。如果装置顺利完成上述任务,或选手认为装置不可能爬上障碍物2,可以申请结束比赛,裁判员确定后可以提前结束该轮比赛。

4)需拍摄装置完赛照片,并标明成功爬越的障碍物和时间;同时需拍摄成功爬越障碍物的完整视频以备查验。

5)在比赛规定时间内出现以下情况,则该次成绩无效:比赛过程中选手接触装置;装置在行驶过程中驶出比赛区(装置全部着地点不在赛道内);装置有部件掉落。

6)记录成功爬越障碍物的时间,本轮比赛结束后所有选手和裁判均需签字确认成绩。

(4)名词定义

1)着地点:装置与赛道或障碍物接触的点。

2)爬越成功:如装置在规定时间内全部着地点在平坦区2内,且装置任意一点接触到障碍物2与平坦区2相交的竖直面,算成功爬越障碍物1;如装置在规定时间内全部着地点在障碍物2上表面,且装置任意一点接触到障碍物2上的竖直挡板,算成功爬越障碍物2。

3)T1:装置从出发区域静止出发,到成功爬越障碍物1的时间,单位为秒(精确到0.1秒);

T2:装置从出发区域静止出发,到成功爬越障碍物2的时间,单位为秒(精确到0.1秒)。

4)检测盒:立方体盒子,立方体内部边长为25.2cm(误差范围±0.1cm),缺一个面。

如比赛时有未解释的名词存在疑义,由裁判长做出最终解释。

2.评分规则

在规定时间内成功爬越某一障碍物的前提下,最后成绩按以下公式计算:

得分=4000-20T1-T2

比赛得分精确到0.1。不能成功爬越障碍物2,则T2=0;成功爬越障碍物2,取T1=0。不能爬越障碍物1时成绩为0。

根据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名,评选出入围复赛的队伍。

如果两队成绩相同,装置质量轻者排名在前。如果成绩、质量均相同,则排名并列。

3.提交材料

(1)作品成绩(包含爬越成功时间T1和T2,单位为秒,以及根据计算公式得出的总成绩)。

(2)作品照片。

显示成功爬越障碍物的装置完赛状态照片,要求JPG格式,大小100M以内。

(3)提供未剪辑的比赛全过程完整视频(仅限个人自行比赛时提交,视频画面中需显示选手、赛道和作品)。

视频要求3分钟以内,MP4格式,横屏录制,分辨率1920*1080,大小100M以内。

(4)参赛承诺和声明。

参赛队伍填写参赛承诺和声明,见报名网站。打印签字后扫描上传,要求PDF格式,大小10M以内。

文章主题词:
(作者:)
咨询答疑